如果你是一个高性能车迷,那么你一定不会不知道斯巴鲁;如果你是一个十足的改装爱好者,那么你一定渴望拥有一辆斯巴鲁汽车。没错,作为日本最负盛名的高性能汽车,斯巴鲁一直就等同于“运动型”、“高性能”、“富有激情”的代名词。
可是,你是否知道,斯巴鲁其实背后还有个响当当的“靠山”——富士重工呢?事实上,斯巴鲁是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FHI)旗下专业从事汽车制造的公司,是生产多种类型、多用途运输设备的制造商,其核心技术是独具特色的先进技术的全时四驱及水平对置发动机。
1917年,由chikuhei nakajima(1884~1949)在群马县创建了航空器研究实验室,也就是斯巴鲁汽车现在的制造基地。nakajima听说了莱特兄弟在美国获得第一次成功飞行的消息后,参加了日本海军飞机的生产。但是他并没有专注于飞机,而是离开海军,建立了航空器研究实验室。不久以后航空器研究实验室改名为nakajima飞机有限公司,正是此举造就了日本飞机制造商的先驱。1945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硝烟渐去,飞机生产也停滞了下来。
1946年6月,富士三洋停止了飞机制造,并完成了日本第一辆小型摩托车的样车。这种小型电动摩托车于次年以rabbit的命名投放市场,它有一个135cc、2马力的发动机,并采用了军用运输机的后轮。rabbit受到众多人的青睐。1949年,该公司开发了日本第一辆单体结构的巴士。
1950年后,富士三洋经历了一系列的分裂和重组,在1953年,富士三洋分立的十二个公司中的五家公司投资组建了富士重工有限公司,成为一个从事飞机制造、销售以及维修的公司。两年以后,这五个投资方与富士重工业有限公司合并,并由此开始了富士重工有限公司整体规模的商业活动。
1954年2月,富士重工有限公司宣布将其客车的样车称为p-1,并于次年将p-1命名为斯巴鲁1500, p1采用了第一个由日本人制造的单壳体车身。凭借前轮叉形臂式的独立悬架、螺旋弹簧与双作用式油液阻尼器的组合装置,以及带三页弹簧和双作用式油液阻尼器组合装置的后轮刚性桥悬架,这款客车能够提供极为舒适的乘坐和平稳的行驶。只可惜,当时限于资金的拮据,只生产了11辆P-1及9辆斯巴鲁1500,并未达成量产,却激发了“不断创新科技,落实先进理念,追求消费者的最大满意度”的一贯造车宗旨。然而,事实证明,这款机动车对以后斯巴鲁360和斯巴鲁1000的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1958年,为响应日本政府关于“造最高时速100公里、乘坐4人且能连续行驶30公里以上的车”的号召,广受欢迎的斯巴鲁360问世,奠定日后富士重工在汽车领域的独特地位。这辆被称作“50年代日本国民车范本”的轻型汽车,以精巧的造型、优越的机械性能、舒适的驶乘感及非凡的经济性,不仅风靡了全日本的车迷,奠定斯巴鲁在日本汽车史上的超卓地位,并于1968年登陆美国车市一举成功。
|